外資行個人房貸利率仍可打九折
  國家對房地產調控緊箍咒下,房貸利率逐步收緊。然而,部分外資銀行悄然推出個人房貸利率9折優惠。符合相關信用與收入條件的客戶均可申請。
  如果按照余額為100萬元的20年期貸款計算,享受9折利率優惠貸款總共可節省利息10萬元。然而,專家提醒,在外資銀行進行房地產貸款需注意“轉按揭”的問題,否則需要把貸款余額一次性付清“贖回”房產證才能轉按揭。
  記者以客戶身份在環市中路的花旗銀行了解到,該銀行目前對首次置業者推出了房貸利率優惠按揭貸款業務,而且額度相當充裕。
  “我們對資質良好與收入穩定的客戶都有貸款優惠。現在放款流程很順暢,就擔心客戶太少了。”該客戶經理表示。花旗銀行目前對個人房地產按揭貸款有以下要求, 貸款額度需達60萬元以上,而且月收入達到按揭貸款月供額的兩倍以上,就可申請該優惠貸款。
  花旗銀行客戶經理表示,近期該支行收到非常多的申請貸款。如果客戶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可以提供全年工資流水賬單,申貸就更加容易。據計算,如果按照余額為100萬元的20年期貸款計算,享受9折利率優惠貸款總共可節省利息約10萬元。
  此外,花旗銀行的優惠貸款月供已接近目前以“公積金+商業”的按揭貸款模式的月供。同樣以100萬元20年期的按揭貸款為例,9折利率優惠的月供為7364元, 商業銀行加公積金的模式貸款月供為7153元,兩者月供相差僅為211元。
  而且,外資銀行貸款放款速度要遠遠優于商業銀行與公積金中心的放款模式。
  地產專家:
  外資行貸款需承擔轉按揭風險
  對于外資銀行優惠利率攬客,市場人士表示,外資銀行對客戶信用資質審核非常嚴格。此外,如果客戶要把按揭貸款余額轉按揭則非常繁瑣,這對于日后客戶需要把按揭物業過戶造成一定不便。
  滿堂紅地產中介經理對記者表示,外資銀行對“轉按揭”要求非常嚴格,客戶需要一次性交清貸款余額“贖回”房產證“贖契”過戶,而且不接受擔保公司對余款進行墊付,才能進行其他交易。因此,如果客戶無法一次性提供足夠資金交余額“贖契”, 則無法辦理轉按揭手續。
  此外, 相關專家提醒正在購房的客戶,在貸款之前,不要輕信口頭承諾,一定要了解清楚具體的購房細則,包括貸款優惠利率的相關前置條件,同時多留存證據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發生糾紛。
  銀行新政策
  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大躍進”
  銀監會“急剎車”加力規范
  據新華社電 今年以來,持續高通脹形勢下居民存款長期呈現負利率,銀行存款吸引力下降。受此影響,各類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勢如破竹。然而,高速發行的背后不斷暴露出各類問題,引發強烈關注。
  對此,銀監會日前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強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提高合規銷售水平,防止誤導銷售,最終實現“將適合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客戶”。
  一些產品收益率為零
  業內專家稱,銀行理財產品爆發式增長的背后,反映出商業銀行通過加速發行理財產品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避免儲戶流失;同時,通過安排理財產品在月末和季末發行或到期來沖高存款以應對日益收緊的貸存比考核,有變相攬儲之嫌。
  記者了解到,由于今年以來A股走勢持續低迷,這款與A股四只藍籌股掛鉤的自動贖回型理財產品未能達到自動贖回條件,因此產品收益率為零。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方益認為,2011年上半年銀行液位計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的激增,看似設計“花樣百出”,實則同質化日趨嚴重,且不同銀行間的地盤爭奪戰也呈白熱化。在考核壓力驅動下,部分銷售人員為了提高業績,向投資者片面夸大產品收益,隱瞞潛在風險。
  記者以儲戶身份隨機走訪了廣州幾家商業銀行,當表明想購買理財產品時,各家銀行的客戶經理均笑臉相迎,熱心推薦;但當記者提出需要一款理財產品的詳細說明書回去仔細研究一番時,受訪的幾家銀行客戶經理的回答則大同小異:有什么不清楚可以口頭解釋,銀行也提供簡單的產品介紹小冊子可以拿回去看,但詳細的產品說明只有協議書上有,必須在購買產品簽訂協議的時候才看得到。
  一些專家認為,近年來,通過購買理財產品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逐漸成為民眾重要的投資選擇之一,銀行理財市場的規范發展與投資者的利益息息相關。銀監會適時出臺《辦法》將有效整治部分商業銀行在宣傳、銷售理財產品過程中存在誤導銷售以及錯誤銷售現象。但執行環節的一些具體措施還需進一步細化,才能保證落實效果。
  銀河證券研究員孫建波說,《辦法》多次提到要對顧客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風險測評,但卻未對測評的具體標準進行規定;同時,僅以資產高低來劃分客戶級別、判斷其風險承受能力的方式也顯得比較簡單。孫建波認為,好的政策一旦缺乏標準勢必難以執行,加之現在各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的操作上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很容易為道德風險開綠燈。
  銀行必須恪守職業準則
  此外,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應明確區分產品的收益類型,讓客戶明白知道自己購買的到底是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或是保本保收益的產品類型。而不應用“本產品為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或者保證本金,且預期收益不能實現的概率極低”這類模棱兩可的表述去誤導消費者。
  “投資者不是專家,銀行必須恪守職業準則,將適合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客戶,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雙贏。”廣東深天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鄭緒華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乐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